读书文摘海棠书评

时光煮文甘苦味之——读童庆炳先生《旧梦与远山》

人围观  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  2016-03-23 
标签: 书评

   时光煮文甘苦味之——读童庆炳先生《旧梦与远山》

   童庆炳先生的《旧梦与远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散文与小说创作似乎仅仅是他学术生态圈外围的风景线。

   《旧梦与远山》是“自传”性质的散文集,是一本地道的“写给他自己的书”,收录的45篇“小而美”的散文从大体上勾勒出了童庆炳一生主要的“时 光记忆”,是一份个人的“生活简史”,也是一部个人的“奋斗史”。佛经中有阿修罗采四天下花于海酿酒的典故,元杂剧有张生求妻煮海而感天动地的故事。《旧梦与远山》也不妨看作是童庆炳用一生的重要时光和精彩的故事精心雕刻、精心编织、精心熬煮的人生美文。不过这种由“时光”熬煮而成的“美文”,真实地添加 了丰富的人生况味与生活佐料。仔细读来,有时令人捧腹大笑,有时令人唏嘘不已,所谓亦苦亦乐、悲欣交集。

   读此散文集,掩卷细想,自有深味。童庆炳的散文自有一种独特的美:那种家常便饭式的美、平常人家的美。在童庆炳的笔墨回环之间,春风春水、裁衣煮饭乃至新陈代谢皆能成为美。中国的文章向来与人为亲,知识与学问皆活泼于生活的私情私意之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在人世的大山大海里也多有风波,山河岁月之美中也裹挟着风雷,家常的平实境地是既有欢歌笑语,也有酸楚悲鸣,其委婉柔情之处也动人异常。童庆炳散文创作的神髓就在于对这种“真实人生”的理性揭示与感性呈现,在其美学随笔《苦日子甜日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的序言中说:“散文是人的灵魂的微笑,一定要真情实感。没有真情 实感,灵魂就微笑不起来。”“真情实感”就需要能将自己灵魂深处的所思所想“大无畏”地呈现出来,童老从“甘甜相伴”“甘甜互渗”的人生经验里抽绎出一种活泼平实的美学体验或散文风格,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技巧与叙述手段,更是一种清明心态与人生洞悟。

   “甘甜互渗”是一根贯穿童庆炳散文集的精神红线,也是他散文创作成功的一大法门。散文集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乡愁”,童庆炳笔下的故乡之美,使人读来如同在时间的光阴里游泳的感觉:在闽西的一处深山幽谷之中,在一片阳光世界里,鲜花簇簇、流水悠悠、古潭咚咚、田稻穰穰、远山默默……所以,童庆炳说我的故乡就是我的风景。是啊,春风春水长养好花,人不仅仅是生在一己六尺之躯的肉体里,也要生在花里、水里、山里,生在一切美好的事物里。“大美而无 言”、“至乐而无声”,童庆炳记忆中的故乡永远是那么的纯净澄澈、妩媚动人。而童庆炳笔锋转折之处,也让我们看到童年家庭的饥饿、生活的困顿、上山砍柴挑 柴的苦辛以及“两个女人加半个男人”谋生度日的故事,读来令人潸然泪下。许多散文的故事也就在这种亦苦亦乐、一张一弛的叙事格调中平静而幽缓地讲述着。聪 明生于志气,青壮年时期的童老如万千中华儿女实现了“志在四方”的梦想,首先是离开了家,然后离开乡,再离开省,甚至又曾经长期离开了国。几十年以来,童庆炳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幻的日月山川里干事业与过光景,于是也就发生了一件件故事,说不完,道不尽。散文集首篇《远山》说:“我到过很多地方,见过许多奇奇 怪怪的人与事,欣赏过美丽的古怪的景与物……我敢说,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已经裸露在我的面前。可这一切如同过眼烟云,从未在我梦中出现过。然而,在我的意识 里,故乡的远山为我保留着令人神往的永久的神秘。”数千年以来,对于祖宗父母亲族的感念、对于乡土乡音的热爱、对于故土风物人情的依恋,这种人心人情是万 古千秋不会变的。由此,我们更容易理解,当晚年的童庆炳再见昔日梦中的故乡经过“山水之殇”已经“面目全非”的时候,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呼唤、悲伤 与无助真正变成了一种揪心的痛。当代人说散文创作要做到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这“神”是否已经蕴蓄在创作者自身存有的那份稳定而持久的胸襟、情怀或人生格局之中呢?童老对“乡愁”的追忆与感念,使我信哉斯言!

   童庆炳《旧梦与远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词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