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八言
一 万物备我,我为万物,做人第一。诗作的一切素材皆源于大自然,源于生活。我,则是将大自然、生活以诗作形式展现出来的唯一载体。可见我在诗作中是多么的重要,无我则无诗作。我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应该清晰地认知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天地父母所生,自然万物的一员,服天气,食地粮,居社会,携六亲,以致成我身。如果没有天地父母社会六亲,我之何存?故而,我当感恩自身所受的一切。感恩的方式很多,诗作形式也是其中之一。我越是感恩于外,德才越能兼备于内,我心但怀感恩,心思必能无邪,世界最纯真的那一面就会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的诗作也就能展现出世界那最美最真的一面了。
二 溯源求本,不从支流,独立思考。诗作需要才气,而才气的获得,则是天地父母社会六亲所赋予,所谓的天分即在于此。而我本分则是知我在,知感恩,守谦卑的心态,这才是才气的本源。书本文字是认知世界万物的一种媒介,书不可不读,因为诗作需要文字形式的表达。那么读书需要溯源求本吗?必然!单就诗而言,我认为盛唐及其之前为本源,国学则是秦汉之前的。本源以下是支流、枝末,是后世人学习得来的“果”,名就的曰著作。我也是后世人之一,我为什么不能从本源学起呢?本源往往会设置一道关卡——难懂,不让人轻易窥视,因为珍宝要得其人授之,免遭奸邪者的败坏。破解这道关卡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感恩世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好比一把锄头,这把锄头只有着力在土地上,才是真正的耕耘,有了耕耘才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方田地。后世人的果,虽然拿过来就能吃,但终究会落入只知其果然、不知其所以果然的境地。有人诗作多年,全无建树,原因就在于没有溯源求本,没有真正耕耘,没有获得天宝。
三 摒弃杂门,坐定我庐,元真无殆。诗作的发展史自盛唐以下是逐渐没落的,为什么?离本源越来越远呗!后世虽然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成就的诗人,冠名曰名家,但这些名家们相对本源上的祖宗们依然是在徒子徒孙的行列里。既然祖宗与徒子徒孙的著作同存于世,我就会跟祖宗们学习,不会跟从徒子徒孙们的。跟祖宗们学习什么?学习他们如何成为开山祖师的法,而不是沉溺在他们的光华下,攀比着他们的名句名篇。要多到独立自我,那就要坚定在我的世界里,去体察、去感恩、去感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不断修养我的德行,不断培养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 思而不遇,不充滥竽,耐得寂寞。事遇、物遇、意遇(物事相遇后产生的情志恰时萌发),是我本人写作的三个基本条件。当人的情志与自然物事恰时恰地会合交融所产生的作品,才是真正自然流畅美妙和谐的佳作,因为一切的“偶遇”都是那么的真。故而,所谓的情景交融不是想到的,而是遇到的。比如,我从未实地见到过雪梅,我不具备写雪梅的情怀,别人写得再好,我只赞美不唱和、不攀附,我无充有,欺人欺己。我的世界里终会遇到雪梅的,只淡然地度过“与之不遇”的寂寞期也就是了。
五 主旨熟稔,事义明朗,构架乃成。有了人事物境所迸发的创作欲念,初始往往是朦胧含糊的,此时应专心致志,摒弃杂念,反复思考,使意念清晰、事义明朗,叙述什么、寄寓什么要了然于胸。当我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清晰的图画迭次放映时,我知道我的意旨成熟了,可以动笔了。诗文的开、展、合随着图片的放映已然水到渠成了。如果文中出现生涩不协调的言辞,我会重新检索一遍脑中的“意念图”,以意鉴辞,使之协调。故而,炼字其实是炼意。另外需说明一点,我不反对才高的“捷”作,只要真的美!
六 既成无味,复炼无趣,果断弃之。自己的诗作首先要感动自己,这还不够,起初的感动过后还能感动么?这就需要时间的沉淀,过后仍能感动自己,这首作品大致可以拿出门了。如果过后再读却索然无味,说明有问题,需炼意重来,复炼后仍然泛泛无趣,则果断弃之,并以此自省,总结教训。故而我的作品写出来后至少会沉淀几个月,甚至一二年,反复洗练自我满意后再发出来。虽然我写的不够精,但不能丢了精品意识,勇敢地扔也不失为一条精品之道。#p#分页标题#e#
七 体正、骨立、风流、神越。本节已发表,此处不赘述。
八 依例依理,上下盲流,依礼致中。依照前人成就的例文而作,是依例而行,也可说是照猫画虎,什么都依例作,何以“独出我”。依理而作,则是过度的自我,过度的自以为是,有着强烈的我就这样认为、我就认这个理的顽愚心,以至于心眼中没有自然客观物事的存在。按理则生辩,你认为你那样写有理,读者则认为我这样理解有理,一场诗作的“诉讼”也就难免了。说理不如举证,我欲说理,不如拿来自然物界的征象更能说明,“物证”俱在,何辩之有。故而,我的意要借自然的象来阐述,自然征象所象征的理味,是不容理辩的。我与自然的结合需要怎样的一条途径才能达到呢?依礼而行!民不依天地四季周行之礼而耕作,何以有民生,民不生何以生民歌。不依礼祭祀无以成体统,体统不存何以生祭文。欲頌大国而不知国之礼仪,何以成頌辞,纵博学强记而成文,终不得国之用。我身在世,若不知礼不守礼,恣意妄为,不敬天地人,必为世所弃,何谈言立文就。我欲融于自然,当礼敬于天,欲通人事,当礼敬于人。我礼注天地人,天地人必礼遇于我。故而才华的峻拔,不是求来的,而是中正诚挚的心礼遇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