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摘文化大视野

《消失的国民》: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与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人围观  作者:诗和远方  2017-01-13 
标签: 文化热点

    中国王朝时代的政权,之所以能够让周边的异民族自由、自然地与中国交流和融合,皆因长期崇尚“德治”这一超越民族和时代的价值,从而延续统治的正当性。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後,这一历史趋势却戛然而止,异民族集团开始抵制“中国人”意识。这一过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对於民族问题日益严重的今日中国,实在刻不容缓。

   《消失的“国民”》按照时代顺序,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在各个时期中的少数民族对中国建立国家认同问题上发生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作者王柯指出,近代中国导入民族的话语,造成“民族”与“国民”两者不分的现象;随着民族话语不断被政治化,各种官方及民间的民族主义思潮甚嚣尘上,使中国社会与当初建设“国民”和“国民国家” 的理想渐行渐远。

   以“民族”顶替“国民”,促生和强化了汉族排斥和歧视周边民族集团的狭隘民族主义,也使处於中国周边的其他民族集团在社会流动的自由屡受限制,因而对自诩为“近代民族国家”的中国逐渐失去认同。

   作者曾於二十年间在多个中国伊斯兰民族地区累积生活经验和参与大量田野考察工作,而本书就是他对中国近代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深入思考的硕果。

   作者王柯,神户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对中国近现代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思想、中日关系、国际关系视野中的民族问题等均深有研究,其《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1930年代至1940年代》(2013,本社出版)日文原着曾获“三得利学术奖”殊荣。

   《消失的国民》: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与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消失的“国民”: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与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共三百六十八页,平装,定价港币一百七十元,各大书局有售。

上一篇 下一篇

诗和远方的诗词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